新闻咨询首页 -> 崇礼简介 -> 崇礼民歌如山花

崇礼民歌如山花

发布时间:2015-01-14阅读次数:103157

  崇礼民歌犹如盛开在山坡上的山花一样,洒落在大山深处,枚不胜数。县文化馆编辑的《崇礼民歌选》文集中选登了崇礼民歌百余首。其中47首选入张家口地区卷,38首选入河北卷。《崇礼县志》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词曲齐全的《金鸡反五更》《骑青牛》两首经典民歌。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崇礼民歌是崇礼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描绘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崇礼民歌传承了陕北、山西一带民歌的风格。常见的民歌有山歌、小调(小曲)、劳动号子、秧歌、信天游等。崇礼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辛苦劳作中,视歌唱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他们爱听民歌,爱唱民歌、爱编民歌。似乎不唱民歌,生活就没有乐趣。一天不唱民歌山村就显得寂寞。祖祖辈辈以来,亲友相聚吃饭喝酒时唱,盖房起屋时唱,犁田种地时唱,行道赶脚时唱,婚丧嫁娶时唱,逢年过节时唱,乞风乞雨时唱,求儿求女时唱……

  崇礼“山大沟深石头多,一出门就爬坡。”边远偏僻的村落中,生活着憨厚淳朴的人民。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苦难日子,可是他们没有被苦日子吓倒,及时地将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宣泄出来。民歌是他们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如《长工谣》,唱出了长工一年四季的辛劳境遇:“……七月里来七月七,长工赶牛去翻地。翻过来么翻过去,饿的肚子怪生气……十二月里整一年,受苦的长工把身翻,斗倒地主分良田,长工心里真喜欢。”清朝中叶,崇礼有三条通往库伦的商道。走在张库大道的骆驼队,曾是草原“丝绸之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拉骆驼的穷苦农民自编民歌《拉骆驼》,道出了“跑草地”人的心声。真是漫漫商道路,一把辛酸泪:“走不尽的沙滩过不完的河,没办法的人才拉骆驼。有的人说拉骆驼好,铺冰盖雪谁知道!……”

  以爱情为主的情感类民歌,在崇礼的大山深处,久唱不衰,一代代流传下来。这种民歌多数以“二人台”的曲调为演唱形式进行传唱,人们称之为“爬山调。”深受人们喜爱的爱情类民歌有:《小拜年》、《找对象》、《十对花》、《光棍哭妻》、《黑小黑女黑丫头》等。《黑小黑女黑丫头》的唱词最是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黑小子拉上黑女子手,羞羞答答上了黑炕头。亲亲热热说黑话,黑脸挨着黑脑头。黑牛黑马黑犁头,种下黑豆大丰收。没等黑豆打下来,黑女生下个黑丫头。”

  火热的农村生活、生产实践,是崇礼民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广大劳动群众是创作民歌的主体。只要有民众聚集、劳作的地方,就会有民歌产生。山坡田野、家庭院落、街头巷尾,既是群众创作民歌的基地,又是吟唱、演唱民歌的舞台。每年春节是崇礼民歌集中演唱和展示的最佳时光。崇礼独特的秧歌——“打溜子”队伍,成为演唱崇礼民歌的主力军。新中国建立初期,崇礼每村几乎都有“打溜子”队伍,每年过春节,都要挨门挨户拜年。每到一个院落,触景生情,就地取材,现编现唱,载歌载舞。比如到一个大户人家,就唱到:“前头院里摇钱树,后头院里聚宝盆。摇钱树上拴金马,聚宝盘中站金人……”如到一个能干的新媳妇家就唱到:“这家媳妇真能干,擀的一手好长面。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丝一盘。吃到嘴里不舍得咽,吃了一碗又一碗。”如到一个长寿老人家里就唱到:“寿星今年八十三,鹤发童颜气宇轩。儿孙孝顺媳妇贤,福寿安康一百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歌。过去,崇礼民歌的舞台是农村广阔天地。如今,随着农民进城的人流,崇礼民歌的舞台由农村逐步向城镇转移。公园广场舞中播放着民歌优美的旋律,城镇节日秧歌队伍中飞扬着民歌动听的乐章。

很好,很强大!

%

太差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