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咨询首页 -> 冬奥动态 -> 美媒:争办2022年冬奥会 阿拉木图想赢北京不容易

美媒:争办2022年冬奥会 阿拉木图想赢北京不容易

发布时间:2015-07-17阅读次数:1030530

20150624110244758.jpg

阿拉木图申办冬奥会的海报,写有“保持真实”的口号。

  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将由两座世界知名度差异很大的城市角逐——阿拉木图和北京。“这些对我们没什么影响,”阿拉木图市长阿赫梅特江·叶西莫夫表示,“我们要赢得这次主办权。”他耸了耸肩。“既然说自己是个蘑菇,不妨就做个汤,看看到底怎么样。”但是,这锅汤可没那么好炖。
  1992年,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申请主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当时,塔什干奥申委的主管们很快承认,一旦申请成功,他们需要建设24处场地,包括一个符合规定大小的游泳池和其他一些麻烦的设施,如几家酒店、一座机场和一家医院。当时距离苏联解体不过一年,塔什干人民完全明白,这是在做梦。

  但是,20多年后的今天,哈萨克斯坦的主管们却要严肃得多,他们将为阿拉木图——以前的首都、现在的商业中心——争取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他们不在乎很多奥运迷,甚至包括一些国际奥委会委员,可能要费点力气才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个面积在全球排第九的国家。

  没错,阿拉木图已经拿出比较完整而有新意的申办计划,而且在一个接一个申办城市因为缺少资金或缺少公众支持的理由退出之后,阿拉木图已经成为一个说得过去的争夺者。但是能不能在7月份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最终投票中获胜却是另一回事。而且,阿拉木图显然是不被看好的一方。

  这主要和它的竞争对手有关。北京已经在2008年举办过一场出色的奥运会。但阿拉木图的支持者急切地指出,那是夏季奥运会。

  对阿拉木图来说,不幸的是,自2001年盐湖城冬奥会出现行贿丑闻之后,国际奥委会禁止参与投票的101位成员事前访问任一座申办城市。对北京而言,这可能是好事;大部分与奥运会紧密相关的人士,都因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保持着正面印象。

  但这些规则对阿拉木图明显不利。自1991年取得独立以来,它经历了一个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过程,不管是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还是年轻的政府组织结构,还是目前对全球体育赛事的参与。

  就像阿拉木图奥申委副主席安德烈·克留科夫所说,“有很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它们也叫‘某某斯坦’,但我们是其中最先进、最强大的。我们想把这些展示给决定申办权的投票人,但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阿拉木图申奥活动的组织者们表示,它的优势在于城市比较紧凑,主办方真实可靠。(它的申奥口号是“保持真实”,其中带有对北京并不那么含蓄的挑衅。)尽管有些人可能会条件反射地把前苏联城市阿拉木图和曾经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索契联系起来,但二者的申奥行动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索契冬奥会资金投入超过500亿美金,建筑工程完成(确切讲有些地方还未完成)之时,这场奥运会已经让人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仿佛是在好莱坞的电影布景里举行的。

  在阿拉木图,每个场地都相距不超过约29公里。一座冰球赛场已经建成,另一座在建,它是为2017年在此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做准备,不管是否举办奥运会都会建成。速度滑冰赛将在梅杰乌举行,比赛场地是位于海拔一英里的山腰处的椭圆形露天赛场。而跳台滑雪比赛场地,在市中心的办公楼里,透过窗口就可以看到。

  几个月前,国际奥委会视察人员到访阿拉木图,克留科夫表示,他们给出的基本都是正面反馈。这些视察官员不参与投票,但他们会向参与投票的高层人员汇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过程。

  上周,阿拉木图和北京向约占总人数85%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做了申奥陈述。阿拉木图的报告用到很多大雪覆盖的图片,似乎得到了不错的反应。

  “我觉得他们成功吸引了之前不太信服的那部分人,”来自加拿大的奥委会委员迪克·庞德事后对记者们讲到。“在我看来,他们很清楚对手的弱点,完全踩到了点上——雪、水、空气、体验。

  阿拉木图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提出的理想做法,外界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反馈,阿拉木图组织方的乐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原有的申奥程序对潜在的举办国而言,已经变得极为繁琐、缺乏吸引力,巴赫主席领导制定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致力于改革这一程序。

  高昂的费用和日益减少的公众支持是2022年冬奥会其他潜在申请者——包括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处的蒂罗尔地区(两国联合申请),以及在最后阶段加入的奥斯陆——争先恐后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担心会带来无用的基础建设、街道拥挤问题,以及成本高昂却用处不大的比赛场地,很难说服民众支持冬奥会。

  还有一些组织担心阿拉木图的生态状况。北京令人窒息的环境污染已经有详尽报道,但阿拉木图的状况也没有好太多。该市一位环境倡导人士阿巴伊·耶列科诺夫表示,这里的空气质量“骇人听闻”。


很好,很强大!

%

太差劲了!

%